楚雄彝族自治州基本州情
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于1958年,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。全州辖8县2市103个乡镇(街道),其中62个镇、38个乡、3个街道(鹿城、东瓜、彝海),村(社区居)民委员会1108个,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65个,村民委员会943个,国土面积2.84万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232.7万人,户籍总人口264.83万人,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8.61万人,占总人口的37.24%,彝族人口79.1万人,占总人口的29.87%。
楚雄州地处滇中腹地,位于云南省地理中心,是滇中城市群的重要成员,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“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”的核心区,具有区位、资源、生态、产业、文化5大发展优势,是重要的交通、水利、能源、大数据、物流5大枢纽,拥有“世界恐龙之乡、东方人类故乡、世界野生菌王国、中国绿孔雀之乡”4张世界级名片,这里是记述生命起源的生命走廊,记述地球沧桑巨变的奇山异水走廊,记述中原文化、古滇文化、民族文化、边陲文化、红色文化相互融合的特色文化走廊,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,这里是“中国火城浪漫花都”。
我们具有5大发展优势:
一是区位优势。楚雄州境内路网、水网、电网、能源管网、通信网密布,素有“省垣门户、迤西咽喉、川滇通道”之美誉,是滇西南地区和川滇两省互联互通的陆路要冲,是内地通往南亚、东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大通道,也是连接“一带一路”“长江经济带”、中国—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、京津冀一体化、长三角、珠三角、成渝双城经济圈重要枢纽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
二是资源优势。楚雄州国土面积2.84万平方公里,耕地保有量497.06万亩,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69.48万亩,地域广阔,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3人,开发潜力巨大。年均日照2450小时,无霜期达220天以上,是优质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“滇菜外运”重要基地。有植物种类6000多种,野生动物680多种,是生物多样性宝库。可开发新能源总装机2800万千瓦以上,累计获批新能源装机1305万千瓦。有铜、钛、铁、锌等矿产资源41种,现已探明且保有资源量较大的钛矿保有量1043.17万吨,铁矿石3.03亿吨,煤炭10.62亿吨。
三生态优势。楚雄州生态优美,山水灵秀,境内乌蒙山、哀牢山、百草岭“三山鼎立”,长江、红河两大水系“二水分流”。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2.09%,城镇空气质量保持在1—2级,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在II类以上,污染防治成效考核“五连优”,创成国家级、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品牌全省最多,常年气候温暖如春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霜期短、日照长,被誉为“滇中翡翠”、“西南氧吧”,是宜居、宜业、宜商、宜游、宜创新的首选地。
四是产业优势。楚雄州坚持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,全产业链打造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业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、旅游文化产业、中彝医药和大健康产业、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等五个千亿级产业,烟草产业、新兴服务业、数字经济产业、绿色化工产业、房地产业、金融业等六个百亿级产业,“滇中硅谷”、“滇中钛谷”、“滇中药谷”、“育种天堂”“康养胜地”建设取得新突破,打造滇中新兴工业城市初具雏形。2024年,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1258.8亿元,同比增长2.8%,占GDP比重达62.4%。
五是特色文化优势。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,社会和谐稳定。楚雄州人文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文化独具特色,异彩纷呈十月太阳历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精确的古代历法之一,长篇叙事史诗《查姆》和《梅葛》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,彝医药典《齐苏书》比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还早12年。2017年,楚雄州成功创建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”,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,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4个、示范单位5个,民族团结、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,荣获“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”称号,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,牟定县获评全省唯一“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”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。
我们构建形成了5大枢纽:一是楚雄州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。公路方面,境内有4条国道、3条国家高速公路联通滇川和南亚东南亚,公路总里程达2.57万公里,其中,高速公路809.1公里,一级公路156.44公里。铁路方面,全州现有成昆、老广大、新广大、广昆复线4条铁路,总里程603公里(通动车里程265公里)。2018年昆楚城际铁路动车开行,昆明到楚雄仅需1个小时,2019年底成昆铁路广通至四川省攀枝花市段通动车,攀枝花到楚雄仅需100分钟。
二是楚雄州是滇中重要的水利枢纽。楚雄州分属于金沙江、红河两大水系,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3.22亿立方米,是昆明市、滇中的重要水源地之一,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滇中引水工程总干渠过境楚雄156公里,占全长的21.6%,辐射我州9个县市,年可分配楚雄州水量3.75亿立方米。截至目前,全州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365座、塘坝1.68万件,库塘总库容16.56亿立方米。
三是楚雄州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的能源枢纽。楚雄州是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,是金沙江和澜沧江水电外送的重要通道,全州共有35条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穿境而过,境内有“云电送粤”±800千伏换流站1座,有±500千伏换流站1座,50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140座。楚雄也是全国油气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,是西南地区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及天然气干线的关键枢纽节点,境内油气管道总长822.4公里,楚攀天然气管道建成投入使用。截至2024年底,全州电力总装机容量2071.29万千瓦,其中新能源装机规模1305万千瓦,累计建成电力总装机达1231万千瓦,其中新能源装机870万千瓦。
四是楚雄州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的大数据枢纽。全州骨干通信传输光缆总长达26万皮长公里,州际出口宽带达6.33T,建成移动通信铁塔8000余座、通信基站2万余个,5G基站8266个,光纤宽带网络和5G网络城市、乡镇、行政村全覆盖。境内有通信光缆联通滇西、滇川和南亚东南亚,大数据中心建成投入运行。
五是楚雄州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的物流枢纽。全州公路铁路联运网络体系配套,可满足大运量、低成本、高效率的物流需求,构建形成“两枢纽四园区四中心”的物流网,永攀物流港等项目加快推进,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,2024年实现增加值83.5亿元、同比增长6.3%。
我们拥有4张世界级名片:第一张是世界恐龙之乡。楚雄境内7县1市均发现恐龙骨骼化石和足印化石,其中禄丰恐龙享誉海内外,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恐龙化石最丰富、最完整的地区之一。这些恐龙化石,时间跨度1亿多年,跨越时间之长居世界第一。第二张是东方人类故乡。禄丰县发现的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和元谋县发现的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,年代距今远、化石材料多。尤其是“元谋人”的发现,把亚洲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。第三张是世界野生菌王国。楚雄州境内已知野生菌类有1021种,约占全国野生菌种类的60%、云南省的70%左右。其中,可食用和药用的430多种,占全国的33%、云南省的40%。世界四大名菌:“蘑菇之王”松茸、“地下钻石”块菌、牛肝菌、鸡油菌在境内广泛分布。南华县被誉为“世界野生菌王国”“中国野生菌美食县”“中国松茸之乡”。2024年全州野生菌交易量超过10万吨,实现综合产值近100亿元,增加值达28.2亿元,加工企业30余户,产品远销日韩、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,是备受消费者青睐的“天然绿色食品”。2016年“南华松茸”、“楚雄牛肝菌”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;2017年“永仁松露”被认定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。第四张是中国楚雄绿孔雀之乡。楚雄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6种,占全省的32.7%,其中绿孔雀是最具特色、最有代表性。绿孔雀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的“宝贵财富”,是“COP15”大会的重要形象代言,被誉为“百鸟之王”。楚雄州绿孔雀数量达300只左右,已接近全国总数的50%,是名副其实的“中国绿孔雀之乡”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省委正确领导下,楚雄州坚定信心抓发展,迎难而上促跨越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开拓进取、顽强拼搏,坚定不移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奋勇前进,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,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统筹推进、全面提升,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协调推进、整体提质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,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,全面依法治州取得重大进展,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,各项工作呈现出整体开花、多点突破的局面,获得了系列荣誉、创造了在全国全省叫得响、立得住、推得开的经验模式。在2017年成功创建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”的基础上,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;2020年,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,大姚被命名为国家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和省“美丽县城”,2023年大姚、双柏获“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”;2023年获评全省唯一国务院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州;2024年获国家全域交能融合建设试点、全国民族自治州首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等等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、农业综合水价改革、“幸福里”就业服务、“客货邮”融合发展、以末端救援力量整合为重点的“四个一”基层治理等经验全国全省推广。2012年以来,楚雄州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,全州GDP由2012年的570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018.95亿元,年均增长9%,成功加入2000亿元俱乐部、稳居全省第5,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排名由第11位上升到第5位,上升6个位次,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大关、居全省第3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跃上100亿元、300亿元新台阶,经济争先进位、“楚雄实力”显著增强。
2024年,全州地区生产总值2018.95亿元,同比增长2.7%,增速比全省(3.3%)低0.6个百分点,预计居全省第12位。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349.97亿元,同比增长2.5%;第二产业增加值816.91亿元,同比增长-0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852.07亿元,同比增长5.4%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-3.0%,增速比全省(3.3%)低6.3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3位。其中: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.6%,非烟工业增加值增长-4.6%;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增长-12.3%,增速比全省(-7.7%)低4.6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2位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4.78亿元,同比增长0.5%,增速比全省(2.9%)低2.4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5位;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.90亿元,同比增长5.7%,增速比全省(2.0%)高3.7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7位;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2.82亿元,同比增长8.1%,增速比全省(2.0%)高6.1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2位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230元,同比增长4%,增速与全省4%)持平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46元,同比增长7.1%,增速比全省(6.7%)高0.4个百分点。12月末,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30.32亿元,同比增长6.7%,增速比全省(3.15%)高3.55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5位;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598.87亿元,同比增长9.5%,增速比全省(5.11%)高4.39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位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楚雄实践的关键之年,是“3815”战略发展目标“三年上台阶”的实现之年和系列三年行动的决战决胜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谋篇之年。下一步,楚雄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中央、省委及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锚定“3815”战略发展目标,发挥比较优势、用好后发优势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,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扛牢努力走在滇中地区发展前列的使命任务,全面冲刺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,为实现“十五五”良好开局打牢基础。着力抓好10个方面工作:一是更大力度抓投资消费,打好经济量质齐升主动仗。二是更大力度抓产业建设,构建楚雄现代化产业集群。三是更大力度抓改革创新,激发全社会发展动力活力。四是更大力度抓开放合作,壮大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区。五是更大力度抓千万工程,共同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。六是更大力度抓城镇建设,争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。七是更大力度抓生态治理,当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。八是更大力度抓民族事业,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。九是更大力度抓民生保障,建设可感可及的幸福楚雄。十是更大力度抓安全稳定,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。